2016年9月24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研团队组织开展以“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主题的科研讨论。本次讨论由周翠娇老师主持,全体团队成员参与讨论。
本次讨论的主要问题及观点:
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及其传播特点
新媒体是指广播、报刊、电视、通讯社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目前对新媒体较为普遍的定义是,利用新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电脑终端和可移动终端(主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这一阶段媒介融合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大大增强,形成“裂变式”传播模式,同时信息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传播越来越便利,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日益模糊。
二、新媒体时代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面临转型,意识形态原有的宣传垄断优势不复存在,意识形态话语生态发生深刻变革,西方敌对势力乘虚而入,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巨大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应对之策
积极应对新媒体给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的挑战是在新的条件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包括:理念的更新、调整话语方式、创新话语体系、精准把握话语对象、培养大量传播正能量的意见领袖、净化话语环境是应对新挑战的重要举措,但意识形态的性质在新媒体时代没有改变,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使主流意识形态为群众信服,仍然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现实的解释力。
(撰稿:文大山 审核:何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