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下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团队围绕“公民素质提升与人的城镇化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研讨由楚静主讲,参加人员有:朱文星、刘凌霄、高永爱、万晓红、马红果、赵志华、陈仁保、孙涛、侯杰等10人。
一、研讨内容
1、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它的要义是让更多的人分享发展成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现在城镇化率已达55%,但是质量不高,最主要的体现在现有的城镇7.5亿常住人口中有2.5亿左右没在城镇落户,没能在城镇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市民权利。这种只能到城市打工、经商、就业,但不能在城镇落户的城镇化的模式,在全局上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
2、所谓公民素质,是指“人”的全面素质,特指的是与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品德、知识、机能、情感。开展公民素质教育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责任教育、法制教育、公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主要内容。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3、人的城镇化与公民素质提升互为因果。
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加快,个体之公民身份越来越多地得到普遍的承认,公民之社会公德与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公民教育的迫切性日益加剧,这成为我们探寻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背景与应有之义所在。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由于其社会活动,造就了城市社区环境(社区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反过来,城市社区环境对市民素质的培育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城市社区的社会环境,对其公民素质的发展与提升起主导作用,它是城市社区文明的基石。
二、研讨的焦点
本次科研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如何深刻认识公民素质提升与人的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而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提升公民素质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突破口;提升公民素质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应然追求。
(撰稿:楚静 审核:匡列辉)